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科教师均在尝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背景下,本文将针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探讨,旨在进一步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第一阵地,其有效性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方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所以,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途径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述 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指的是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提升和发展。这里的发展具有多重意义,包括知识的增长、技能的强化、精神的升华等,具体表现在:在认知方面,学生由不懂到懂,由肤浅理解到深入理解,由不会到会;在情感方面,学生由不喜欢到喜欢,由没兴趣到有兴趣,由不热爱到热爱。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如此一来,也就实现了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初衷[1]。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途径 2.1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将课堂知识最有效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值得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在此过程中,创设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情境是教师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在情境创设环节,一方面要考虑通过何种途径更加形象地表现知识内涵,另一方面要注重情感性及生活性的融入。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讲解“乙醇”时,教师可借用《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来进行新课的导入。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为了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尝试视频导入法又或者案例导入法。目前,交通事故是社会的关注的焦点,而酒驾又是交通事故的一大主因,教师不妨以酒驾为话题以实现课题的导入,如播放一段相关视频。观看完视频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如此自然而然地将新课引出,这样将会拉近学生和知识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就是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妙用[2]。 2.2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愈加开阔。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方式,逐渐无法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需要,甚至有些学生开始抵制传统的一切,这种情况下,若想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仅凭两手一口是远远不够的,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如讲解“离子反应”过程中,要求学生一方面要充分理解离子反应过程以及相关发生条件,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一般检验方法。过去常常通过实验探究方法的方法来实现上述目的。先由教师进行必要的演示和讲解,然后由学生动手操作,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观察,最终要求学生学会离子反应的正确写法。然而,在面对当前的学生时,上述方法却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仅仅符合其中一部分学生的身心特点,无法充分调动另一部分学生的兴趣,进而造成一些不好的结果,如知识掌握不牢固,不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所以,针对这节课进行稍微的加工和处理便很有必要了。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实验是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应予以保留。教师可在演示实验结束后,加设一个视频教学环节,对某些色彩变化较为明显的离子反应进行动态展示,如:播放将NaOH溶液滴加到FeCl3溶液中的实验视频。如此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动手欲望。在教学生书写离子反应式的过程中,可借助三维动画的形式予以形象表现,给学生以最直接的视觉刺激,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形式上,或许稍显“小儿化”,但不可否认,这种方法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3]。 |